2022年1月18日,省政協委員、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接受南方日報專訪,就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答記者問。
南方日報:目前廣東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怎樣的形勢?
魯修祿:今年廣東生態環保的主基調是穩中求進,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,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。環境治理設定的目標是: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,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9.2%、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到0.7%,AQI達標率保持在92.8%以上,PM2.5濃度低于25微克/立方米等,這是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。
廣東正進入生態環境內涵式發展的時期。在指標設定上體現“穩”,不追求過高指標。必須深刻理解環境質量與考核指標的關系,全面攻堅正轉入攻堅戰與持久戰相并行階段,更高水平生態環境質量的實現要依靠更系統全面的治理,既要久久為功,又要下繡花功夫。在生態環境質量上要實現“進”,要繼續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,不斷延伸和拓展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度和廣度。
南方日報:廣東今年將如何部署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”工作?
魯修祿: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很強的同根同源性,因此提出協同管控。今年是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的關鍵一年,要重點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工作緊密結合。
在實施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方面,去年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和金額分別為1.997億噸和46.1億元,穩居全國首位;創新發展碳金融產品,碳普惠核證減排備案累計簽發192萬噸。
今年將重點推進環評領域減污降碳協同管控,持續深化低碳試點省市建設,并進一步擴大碳交易控排行業范圍、降低控排企業門檻,研究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。同時,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治水堅持控源截污與生態擴容相結合,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、提升河湖生態功能;鞏固提升國考斷面整治成效、強化源頭水生態保護等;深入實施空氣質量全面提升行動,重點打好臭氧污染防治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戰役。